发布时间:2025-02-21 17:48:27    次浏览
培恩青年疼痛医生学习之《疼痛诊疗学》第98天 随着《疼痛诊疗学》第四版的出版,培恩青年医生学习群不少医生对此书有很大兴趣,有医生也在将这两本书对照着这看,让我们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也扩展了部分知识点,在今后的分享中,我们以第三版为基础,结合学习群医生的扩展,添加知识点,感谢大家的支持!有意愿的加入的伙伴可添加管理员微信!十月学习开启第十六章 分娩镇痛分娩镇痛是指采用某种镇痛方法消除分娩时的疼痛,或将分娩过程中的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多数产妇而言,分娩过程是痛苦的。如何能使产妇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完成分娩过程,诞生新的生命,人们进行了长时期的探索与研究。目前观点认为:分娩导致许多产妇的剧烈疼痛,而这种痛楚往往被视为正常的过程而被忽略,产妇的剧烈痛苦理应引起人们对分娩镇痛的重视。关于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必须兼顾母亲和新生儿的安全,应尽可能避免对胎儿和正常产程的不良影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和药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对母婴影响小,镇痛药物对母婴均无毒性反应;②药物极少通过胎盘,不会造成胎儿宫内窘迫:③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不会延长产程和导致产后出血,④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要求,方法简便;⑤产妇清醒合作,可主动参与分娩过程。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 椎管内分娩镇痛、静脉给药分娩镇痛、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局部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等。其中,以 腰段椎管内阻滞最为安全有效。 静脉给药分娩镇痛产程中是否应用药物镇痛,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做到有指征、有目的的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镇痛。应用药物镇痛的指征如下:①产妇精神紧张、恐惧、忧虑,造成分娩痛剧烈,不能忍受②子宫收缩不协调,影响子宫收缩强度或出现胎心率异常变化③宫颈口或子宫下段坚硬,影响宫口扩张速度④产妇血压较高,兼有镇静、降压的目的。选择镇静止痛药物原则:①对产妇及胎儿无危害②对产力无干扰③不致引起产妇精神状态模糊④给药方便、迅速。目前普遍应用的药物是哌替啶、异丙嗪、地西泮或是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一)麻醉性镇痛药注射镇痛药是消除分娩痛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其安全性关键在于药物的适当选择和合理使用(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该类药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直接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亦能抑制产妇的呼吸和循环,导致低氧和低血压,转而影响胎儿。 1.哌替啶在产科镇痛中,哌替啶有镇痛和解痉作用,能使宫缩松弛,加强大脑皮质对自主神经中枢的功能调整,调整不协调的宫缩。哌替啶能通过胎盘屏障,母体静脉注射后数秒钟在胎血中出现。肌内注射后第2小时在胎血内浓度达到高峰。哌替啶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可能是其分解产物去甲哌替啶的作用,该类产物在胎儿肝脏内形成,衍变需2~3小时。 因此,应用哌替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和分次小剂量给药,并应避免静脉注射,以免发生胎儿室息。2.吗啡 镇痛作用强,极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10分钟后胎儿血液中浓度即达到平衡, 20分钟后抑制胎儿呼吸功能,因副作用大,目前在产科中已被哌替啶所代替。拮抗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首选纳洛酮,成人剂量为静脉注射0.4mg,新生儿为0.0mg/kg。(二) 镇静安定药1.异丙嗪 具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可加强麻醉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减少其剂量。无体位性低血压,不影响宫缩,并对宫颈有松弛作用。该药可通过胎盘,用药后母体和胎儿的血液浓度达平衡约需15分钟 。2.地西泮 可作为麻醉的辅助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抗痉挛药和割宫产术的术前用药,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易通过胎盘,但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主要缺点:新生儿体温降低和肌张力减弱,在新生儿体内的半衰期可长达36小时以上:可增加新生儿血内游离胆红素浓度,诱发核黄疸等。在分娩镇痛中,不推荐常规使用,只可少量使用,每次肌内注射2.5mg,总量不超过10mg。以上各种全身镇病、镇静药物和麻醉药物用于无痛分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产妇应一般情况良好,重要器官及功能无损害,无任何妊娠或分娩并发症②子宫、产道、胎位、胎盘及胎儿发育均无异常,估计胎儿可以从阴道安全分娩③镇痛时,第一、二、三产程中都需严密监护产妇及胎儿,遇有异常(如呼吸抑制)应立即妥善急救、处理④估计第二产程于2~3小时内即将结束者,不再给药。全书终对疼痛事业有见解,热衷公益疼痛事业的伙伴请联系管理员 1天学习1小时1季度完成1本书坚持学习1年